
场景痛点:一场火灾背后的通信危机
2023年春季,某林区突发山火。灭火队员进山后,手持对讲机在峡谷地带频繁断联,指挥部无法实时掌握火场动态。传统手持设备(如5W对讲机)在复杂地形中信号覆盖不足3公里,暴露出森林应急通信的致命短板。
超远中继台组网方案:信号覆盖提升10倍的实战解法
通过在某***自然保护区部署双频段数字中继台组网系统,我们实现了半径50公里的连续信号覆盖。现场实测显示:
- 手持终端(手台)与中继台直连距离达15公里
- 中继台之间通过IP互联技术接力传输,*远跨山通信距离突破80公里
(通俗解释:中继台相当于"信号放大器",通过多台设备接力传递语音指令)
技术实现四要素(分点说明)
1. 双频段穿透设计
采用VHF(136-174MHz)与UHF(400-470MHz)双频段并行:
- VHF波段绕射能力强,适合密林环境
- UHF波段穿透性强,应对山地落差地形
2. 多基站智能组网
部署3台中继台形成三角网络:
- 主基站设在防火瞭望塔(海拔1200米)
- 两个子基站架设于山脊线制高点
(类比:手机基站覆盖原理,但功率提升20倍)
3. 数字降噪技术
通过DMR数字集群系统,自动过滤风声、火场爆燃声等干扰:
- 语音清晰度较模拟信号提升60%
- 支持32组通话频道同步传输
4. 太阳能应急供电
每台中继台配备:
- 200W单晶硅太阳能板
- 48V/100Ah磷酸铁锂电池组
保障连续阴雨天气7×24小时运行

实战应用案例:某林场应急演练数据对比
四大核心优势(场景化说明)
1. 覆盖盲区清零
防火队员在海拔差超800米的山谷作业时,手持终端仍可清晰通话。指挥中心通过GPS定位功能,实时查看人员分布热力图。
2. 火场抗干扰保障
2023年7月扑救雷击火时,系统在10级阵风环境下保持稳定通信。数字降噪技术有效消除燃烧爆裂声,指令传达准确率100%。
3. 快速部署能力
整套系统支持直升机吊装:
- 单台中继台含支架总重≤35kg
- 2人小组可在1小时内完成架设
(对比:传统铁塔基站需要7天施工)
4. 低维护设计
采用军用级防护标准:
- 机身IP67防水防尘
- -30℃至+70℃宽温工作
运维人员只需每季度巡检电池状态

专业通信保障的本质是可靠
森林防火通信不是简单的设备堆砌,而是对极端环境的深度适配。
当火情发生时,0.1秒的通信延迟可能决定百亩林场的存亡——这就是我们坚持把信号覆盖半径做到**的理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