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仕普(中山)科技有限公司
当前页面:
新闻中心
为你推荐
港口码头的跨水阵:防波天线越过水域信号屏障
来源: | 作者:威仕普 | 发布时间: 2025-08-30 | 2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东部某海港的清晨,调度员老王对着对讲机喊:“3 号泊位集装箱船准备靠岸,拖船到位了吗?” 对岸拖船的回应清晰传来。


而半年前,这片海域还是 “信号迷宫”—— 船舶离岸边超过 500 米,对讲机就只剩滋滋杂音,全靠高频电话喊,耽误事不说,还常听错指令。


变化藏在码头沿岸的防波天线里。这些装在灯塔、吊臂和堤岸的设备,像一群 “瞭望哨”,把信号一束束送过水面,在码头与船舶间架起通信桥。


没有复杂原理,就是选对位置、调好角度,让信号顺着水面 “跑”,不被波浪和金属集装箱挡住。

一、防波天线往哪装?跟着船走,贴着岸放

1. 高台上架 “瞭望哨”,信号往远传

码头技术员老周带着团队,把主天线装在了 30 米高的灯塔顶端。


这里视野无遮挡,天线斜着朝海面 “瞄” 过去,信号能越过码头的集装箱堆,直达 1.5 公里外的锚地。


以前把天线装在地面机房,信号被起重机和货柜挡得严严实实,船到 1 公里外就联系不上。


“就像站在屋顶喊人,比在院子里传得远。” 老周调试时发现,天线高度每增加 5 米,覆盖距离就多 100 米。


现在灯塔上的天线,连*远的 5 号锚地都能 “喊” 到。

2. 堤岸设 “接力点”,填补岸边盲区

码头岸线长 2 公里,中间有段凹进去的货柜堆放区,像块 “洼地” 挡住信号。


老周在凹区两侧的堤岸各装了一个防波天线,两个天线的信号在凹区中间 “碰头”,原本的盲区一下子亮了。


拖船驾驶员小张说:“以前从这段过,对讲机得举到头顶,现在随便放驾驶台就行。”


这些堤岸天线装在特制的防波箱里,海浪溅上来也不怕。上次台风过后,天线被雨水淋了三天,晒干后开机照样能用。

3. 吊臂上 “搭便车”,跟着作业走

集装箱起重机的吊臂能升到 40 米高,老周在吊臂顶端装了小型防波天线。


吊臂转到哪,天线就指到哪,刚好能覆盖吊臂下方的作业区和附近海面。


装卸工小李说:“以前吊臂挡住信号,船和岸桥常对不上话,现在吊臂上的天线跟着转,指挥吊装顺畅多了。”


装的时候特意选了吊臂的非承重区,不影响作业安全。


每次吊臂检修,技术员都会顺便检查天线,紧一紧松动的螺丝,确保信号不 “掉线”。

二、信号怎么 “跨水”?避着浪,绕着船

1. 天线 “低头” 对水面,信号不飘走

水面会反射信号,以前天线朝上装,信号全被反射到天上浪费了。


老周把防波天线角度往下调了 15 度,让信号贴着水面 “平射”,像在水面上铺了条隐形的路。


测试时发现,这样调整后,500 米外的船舶接收信号强度提升了一半。



“就像往水里扔石头,贴着水面扔才能跳得远。” 老周用测试仪在岸边走了一遍,信号沿着码头边缘的水面延伸,连拐角处的小码头都能覆盖到。

2. 分频段 “走航线”,避开金属干扰

集装箱船全身是钢铁,对信号 “吸力” 特别强。


老周给不同航线的船舶分了专用频段:近岸作业的拖船用低频段,绕开货柜的金属干扰;


远锚地的大船用高频段,传得远且不容易被波浪打乱。


“上次有艘货船靠岸,用错了频段,对讲机里全是杂音,换频段后立刻清楚了。” 


调度员老王说,就像不同车道走不同车,分频段后信号不 “堵车”。

3. 多天线 “织网”,船动信号跟着动

港内船舶来来往往,单靠一个天线很难全程覆盖。


老周在码头沿线布了 8 个防波天线,形成一张 “信号网”。


船舶从锚地到泊位,会自动切换到*近的天线信号,就像开车换车道,平稳过渡不中断。


引航员老郑常说:“以前进港得手动换频道,现在自动切换,注意力能全放在驾船上。” 


上次有艘油轮进港,一路换了 3 个天线信号,对讲机里的指挥声始终没断。

三、用起来得 “抗造”,跟着海况变

1. 定期 “洗天线”,去掉盐雾 “隐身衣”

海边空气含盐量高,天线用久了会结层白霜,像穿了件 “隐身衣” 挡信号。


老周的团队每周用淡水冲洗一次天线,再擦上专用防护油。


不洗不行,上个月有个天线结了霜,300 米外的船就听不清了。


冲洗时特意用低压水枪,怕水压太大冲坏天线接口。


擦防护油也有讲究,只擦外壳不碰接口,不然会影响信号传输。

2. 风浪天 “强信号”,别让通信断

大风大浪会打乱信号,老周给防波天线加了 “强信号模式”:风速超过 10 级时,基站自动提升发射功率,信号强度增加 30%。


拖船驾驶员小张说:“上次暴雨天靠岸,原本以为会断联,结果对讲机里的指令清清楚楚,全靠这强信号撑着。”



这个模式有自动保护,连续用不超过 4 小时,避免设备过热。


风雨过后,系统会自动切回正常模式,省电又安全。

3. 新泊位 “先装天线”,不等船来再着急

码头去年新增了 6 号泊位,老周在泊位建成前就提前架好了防波天线。


泊位启用那天,**艘靠岸的货船一进港就联系上调度室,没耽误半天工期。


“以前等泊位建好了才装天线,头半个月通信乱糟糟的,现在提前布局,省心多了。”


装新天线时会参考泊位的水深和常靠船舶类型,比如万吨级泊位的天线功率就比千吨级的大些,确保信号能 “够” 到大型船的驾驶台。

后记

港口的跨水信号覆盖,靠的不是什么精密仪器,而是摸透了海水、金属、风浪的脾气 —— 知道天线该往哪装,明白角度怎么调,懂得跟着船舶和天气变。


这些立在灯塔上、吊臂上、堤岸上的防波天线,不显眼,却让码头的指令能越过浪涛传到船舷,让船舶的需求能穿透货柜堆送到调度室,在喧嚣的港口里,搭起一条稳稳的通信线。